弘毅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文化 >> 正文

创新资源供给应适当向青年倾斜

发布日期:2023-12-18 作者:王程郅 点击:[]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市考察紫金山实验室时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12月14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暨中青科协成立30周年主题活动在江苏举行。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了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青科协”)会长,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吴刚。

  2023年是中青科协成立30周年。30年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中青科协在团中央、全国青联的指导下,在历届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聚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人才成长和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积极履行职责,发挥资源优势,协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吴刚一直留心观察,当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特点和变化。在他看来,当代青年科学家怀揣希望和梦想,在实验室中突破科学极限,在攻坚克难中追逐梦想,将平凡的岁月过成诗与远方,是中国科技未来的希望。

  吴刚分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出台了一系列为青年科学家“松绑”的政策举措,但目前青年科技人才长远发展仍面临部分困难。

  “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决定了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要面临高竞争的内外部压力。”他补充说,“在创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在现有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资源分配机制下,创新资源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青年科技人才获得创新机会并不容易。”

  他建议,在总体创新资源供给方面,应适当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给予专门支持。在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分配中,适度对青年科技人才予以单列,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实践提供相应保障。

  但是,分配资源适当倾斜并不是雨露均沾式地全面铺开,而是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特点和发展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同时,要充分调动高校、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青年人才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中获益。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中青科协深入实施共青团科技人才支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中青科协坚持以青年科技人才和青少年为主体,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人才成长、服务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为目标,依托‘青科奖’‘青科创’‘青科赛’‘青科普’四大板块的品牌体系开展工作。”吴刚介绍说。

  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青科协设立“青科奖”。“依托奖项助力青年科技储备人才脱颖而出是中青科协强化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吴刚说,在历史上,中青科协设立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奖项,聚焦时代需求科技前沿以奖促创,以奖举荐,成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

  进入新时代,中青科协牵头设立“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联合中国科协、科技部等单位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评选,选拔专业引领人才。

  吴刚表示,自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设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两届,遴选了20名医学、生物制药领域青年领军人才。”目前,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已成为医学、生物制药领域奖项的重要品牌,被青年学者誉为‘内地医学小诺贝尔奖’。”他说。

  他还指出,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缺乏、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满足转化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不足等问题。

  为此,中青科协开展“青科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一方面深入推进“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项目。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政府、企业、科创园区等沟通平台,收集双向需求,对接成果转化,促进“双向奔赴”,年促进转化项目100多项。另一方面,从长三角、京津冀、川渝、粤港澳等国家重大战略出发布局布点,与政府共建中国青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展“揭榜挂帅”行动,促进新的生产力转化。

  据吴刚介绍,为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地成长成才,中青科协还举办“青科赛”,搭建科创项目比拼舞台。

  为培育崇尚科学的时代新风,中青科协还积极推动“青科普”,发起“科技之光青年讲堂”百千万计划,全国层面年选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100人,号召各级组建“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活动千场,覆盖百万青少年,带动4000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2月18日 05 版

责任编辑:邓婷婷


上一条:强化理论武装 深学细悟笃行
下一条:弘扬志愿文化 激扬志愿青春

关闭

中国 · 许昌 · 许昌学院弘毅书院       电话:0374-2983125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88号许昌学院  邮箱:hysy@x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