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文化 >> 正文

把“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青少年生活

发布日期:2023-06-05 作者:刘宇彤 张少涵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工作者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总书记的指示既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根本遵循,也是对当代青少年的殷切期望。拥有“四个自信”,有利于当代青少年在新时代更好地发展,将个人成长目标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家长教师更好地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引领,带领青少年自信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青少年,是指青少年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持有理性的积极的认知,在认知的基础上达到认同。教育学认为,从认知到认同,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四者合一,从而坚定“四个自信”,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自信不是凭空喊来的,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青少年,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青少年心中树立“四个自信”的理念,需要克服认同上浮而不入、行动上形而不落的困境。

  自信首先来源于客观理性的认知。认知是自信生成的第一步,是“四个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客观准确的认知不可能真正树立自信。要客观准确就要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相统一,既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这样才不会因优点而盲目追随,因缺点而一叶障目。在感性认知基础上要引导青少年思考,从表象看到本质,使青少年形成理性的认知,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和谐统一。

  其次,自信还要在认知基础上形成认同。即不仅要“知道”还要认可和悦纳,将认知升华为积极评价和美好情感,形成情感认同,使认同入眼入脑入心。比如,青少年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青少年从各种文化产品中形成热爱之情,对比西方社会制度后要引导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自豪感。

  第三,要信念坚定不动摇还要有意志力。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通过讨论、辩论、思考、研学等引导产生价值认同,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产生稳定的价值判断与态度,使青少年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做到坚守不放弃。例如,当网上出现一些负面言论时,当社会发展和预期相比存在某些差距时,稳定的价值判断会激发青少年奋斗和努力,不会使青少年丧失信心。这是一个将认同内化于心的过程,这份坚守需要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锤炼而成。

  第四,坚定“四个自信”的最终目标要外化于行,要把信心转化为行动。实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青少年既要在学中做也要在做中学,在不断践行中把“四个自信”转化成行为自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习惯,真正成长为具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当代青少年将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培育青少年具有坚定的“四个自信”,要结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当代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自我意识和个性都很强,对世界充满好奇,愿意接受新事物,但也反感束缚讨厌训诫;他们喜欢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强,对社会变化和科技发展感知敏锐,但是鉴别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弱,易受到多元网络文化冲击。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要用大思政课的思维,不仅在课堂上讲“四个自信”,更要在社会生活中讲“四个自信”,要把“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融入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在社会大学校培养网络一代的坚定信念。要实现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有效联动机制,在大思政协调育人的格局下树立青少年的“四个自信”。还要拓展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思想引领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要用贴近青少年兴趣的内容去影响青少年。还要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宏大主题更生活化、形象化,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完美整合。

  认知上,要从青少年生活中寻找帮助他们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教育资源。如家里购买的大件生活用品、家乡建设的一些变化、影视作品中的感人形象、短视频、专题片里的祖国大好风光、网络上的热点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例如,ChatGPT的研发及应用后,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这些教育资源来源于青少年生活,更便于他们感知和理解,也更便于我们用这些资源去引导青少年的认知。成年人要“看得见”身边的历史资源、红色资源以及网络上的数字文化资源,有把“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青少年生活的教育意识。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青少年多看多听多问多思。

  情感上,要善于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涵养美好的道德情感。扎根于生活的教育更柔软更有亲和力,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自信的情感。例如,一日三餐中感受到的是幸福生活还是对劳动的厌烦?山村旅行中感受的是河山秀美还是对环境的嫌弃?家长教师尤其要注重引导青少年将个人化情感上升为社会化情感,如爱国、自豪、信任等。同时,还要善用青少年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文化形式,如剧本娱乐、短视频、科幻小说、影视剧、歌曲、动漫等,加以引导,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

  意志上,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里培养青少年有志气。意志力支配行为,决心、信念、克服困难、不怕挫折都来自意志力。家长教师要做青少年成长的“筑梦人”,鼓励他们将理想、志向、梦想与祖国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从小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才能意志坚定,有志气才能有骨气、有担当。青少年时期思维快速发展,批判意识较强,教育者还要敢碰真问题,对青少年的思想困惑,要认真解答而不是避重就轻。真正了解了、想通了,遇到困难才能百折不挠。

  行动上,要注重日常生活中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行动机会,鼓励他们多体验和实践,在践行中练就真本领,在行动中养成良好习惯,增强“四个自信”,把“四个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行为是衡量坚定性的重要标志,家长教师要善于通过好行为的叠加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使“四个自信”坚定地扎根在青少年心灵中,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良好行为。

  涵养自信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要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随风潜入夜”,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让“四个自信”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红色基因”。

  (作者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规划重点课题“习近平关于少年儿童与少先队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孙宏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05日 05 版

责任编辑:李晨


上一条:你好,强国青年科学家 在科技创新主战场同向同行
下一条:为迷途少年照亮回归路

关闭

中国 · 许昌 · 许昌学院弘毅书院       电话:0374-2983125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88号许昌学院  邮箱:hysy@xcu.edu.cn